電泳槽簡介 根據電泳的原理,凝膠都是放在兩個緩沖腔之間,電場通過凝膠連接兩個緩沖腔。緩沖液和凝膠之間的接觸可以是直接的液體接觸,也可以間接通過凝膠條或濾紙條。管狀凝膠電泳和垂直板狀電泳大多采取直接液體接觸方式。這種方式可以有效地使用電場,但在裝置設計上有一些困難,如液體泄漏,用電安全和操作麻煩等問題。水平板狀電泳槽大多通過間接方式,用濾紙橋搭接
以及最近使用緩沖液制作的凝膠條和濾紙條搭接,即半干技術,后種方式使裝置簡化,操作也大大方便。
電泳槽分類
圓盤電泳槽:有上,下兩個電泳槽和帶有鉑金電極的蓋。上槽中具有若干孔,孔不用時,用硅橡皮塞塞住.要用的孔配以可插電泳管(玻璃管)的硅橡皮塞。電泳管的內徑早期為5~7mm,為保證冷卻和微量化,現(xiàn)在則越來越細。
垂直板電泳槽:垂直板電泳槽的基本原理和結構與圓盤電泳槽基本相同。差別只在于制膠和電泳不在電泳管中,而是在兩塊垂直放置的平行玻璃板中間。
水平電泳槽:水平電泳槽的形狀各異,但結構大致相同。一般包括電泳槽基座,冷卻板和電極。
電泳槽配置
槽體采用PVC塑料或PP純塑板槽。電泳槽體應由二部分組成;主槽(工作槽),溢流槽(加料槽),另外應配備循環(huán)過濾系統(tǒng)級加熱,冷卻及溫控系統(tǒng),溢流槽的寬度約為主槽的1/6,便于安裝加熱,冷卻管。為了防止涂料沉淀,電泳主槽底部采用斜面設計,電泳主槽的寬度=2*(100-300)+零件的寬度+極板與槽壁的距離。*2(100-200)——表示兩邊電泳板與零件的最小距離為100-200,對于大平面零件,應大于200mm;電泳槽長度=掛具加零件的總寬度+(50至100mm)*2+溢流槽寬度;(50至100)—表示零件距離底壁50-100mm